JSPatch实现原理详解<二>
2015-7-6
注:本文较早撰写,随着 JSPatch 的改进,有些内容已与最新代码对不上,建议转看重新整理后的JSPatch实现原理详解。
距离上次写的<JSPatch实现原理详解>有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 JSPatch 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代码已经有很多变化,有一些修改值得写一下,作为上一篇的补充。
Special Struct
先说下 _objc_msgForward,在上一篇提到为了让替换的方法走 forwardInvocation,把它指向一个不存在的 IMP: class_getMethodImplementation(cls, @selector(__JPNONImplementSelector)),实际上这样实现是多余的,若 class_getMethodImplementation 找不到 class / selector 对应的 IMP,会返回 _objc_msgForward 这个 IMP,所以更直接的方式是把要替换的方法都指向 _objc_msgForward,省去查找方法的时间。
接着出现另一个问题,如果替换方法的返回值是某些 struct,使用 _objc_msgForward(或者之前的 @selector(__JPNONImplementSelector))会 crash。几经辗转,找到了解决方法:对于某些架构某些 struct,必须使用 _objc_msgForward_stret 代替 _objc_msgForward。为什么要用 _objc_msgForward_stret 呢,找到一篇说明 objc_msgSend_stret 和 objc_msgSend 区别的文章),说得比较清楚,原理是一样的,是C的一些底层机制的原因,简单复述一下:
大多数CPU在执行C函数时会把前几个参数放进寄存器里,对 obj_msgSend 来说前两个参数固定是 self / _cmd,它们会放在寄存器上,在最后执行完后返回值也会保存在寄存器上,取这个寄存器的值就是返回值:
-(int) method:(id)arg; r3 = self r4 = _cmd, @selector(method:) r5 = arg (on exit) r3 = returned int
普通的返回值(int/pointer)很小,放在寄存器上没问题,但有些 struct 是很大的,寄存器放不下,所以要用另一种方式,在一开始申请一段内存,把指针保存在寄存器上,返回值往这个指针指向的内存写数据,所以寄存器要腾出一个位置放这个指针,self / _cmd 在寄存器的位置就变了:
-(struct st) method:(id)arg; r3 = &struct_var (in caller's stack frame) r4 = self r5 = _cmd, @selector(method:) r6 = arg (on exit) return value written into struct_var
objc_msgSend 不知道 self / _cmd 的位置变了,所以要用另一个方法 objc_msgSend_stret 代替。原理大概就是这样。
上面说某些架构某些 struct 有问题,那具体是哪些呢?iOS 架构中非 arm64 的都有这问题,而怎样的 struct 需要走上述流程用 xxx_stret 代替原方法则没有明确的规则,OC 也没有提供接口,只有在一个奇葩的接口上透露了这个天机,于是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判断:
if ([methodSignature.debugDescription rangeOfString:@"is special struct return? YES"].location != NSNotFound)
在 NSMethodSignature 的 debugDescription 上打出了是否 special struct,只能通过这字符串判断。所以最终的处理是,在非 arm64 下,是 special struct 就走 _objc_msgForward_stret,否则走 _objc_msgForward。
内存泄露
先说下上一篇文章留下的一个问题,在从 NSInvocation 取返回值时,为什么这样取参数会 crash:
id arg; [invocation getReturnValue:&arg];
这是因为 &arg 传入 -getArgument:atIndex: 方法后 arg 就指向了返回对象,但并不持有它,不会对返回对象引用+1,但因为 id arg 在ARC下相当于 __strong id arg,arg 是 strong 类型局部变量,所以退出作用域时会调用一次 release,不持有对象又对对象调 release,会导致对象多 release 了一次,所以 crash。只要把 arg 类型改成 __unsafe_unretained,表明只是指向对象但不持有它,退出作用域时不 release 就没问题了:
__unsafe_unretained id arg; [invocation getReturnValue:&arg];
还可以通过 __bridge 转换让局部变量持有返回对象,这样做也是没问题的:
id returnValue; void *result; [invocation getReturnValue:&result]; returnValue = (__bridge id)result;
double release 的问题解决了,但这里还有个大坑:内存泄露。某天 github issue 上有人提对象生成后没有释放,几经排查,定位到还是这里 NSInvocation getReturnValue 的问题,当 NSInvocation 调用的是 alloc 时,返回的对象并不会释放,造成内存泄露,只有把返回对象的内存管理权移交出来,让外部对象帮它释放才行:
id returnValue; void *result; [invocation getReturnValue:&result]; if ([selectorName isEqualToString:@"alloc"] || [selectorName isEqualToString:@"new"]) { returnValue = (__bridge_transfer id)result; } else { returnValue = (__bridge id)result; }
这里想不明白为什么,从开源 Cocotron 里对 NSInvocation 的实现来看,NSInvocation 并不持有返回的对象,调用方法也是直接用 msgSend,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让人怀疑这是 ARC 的 bug。
‘_’的处理
JSPatch 用下划线’_’连接OC方法多个参数间的间隔:
- (void)setObject:(id)anObject forKey:(id)aKey; <==> setObject_forKey()
那如果OC方法名里含有’_’,那就出现歧义了:
- (void)set_object:(id)anObject forKey:(id)aKey; <==> set_object_forKey()
没法知道 set_object_forKey 对应的 selector 是 set_object:forKey: 还是 set:object:forKey:。
对此需要定个规则,在 JS 用其他字符代替 OC 方法名里的 _。JS 命名规则除了字母和数字,就只有 $ 和 _,看起来只能用 $ 代替了,但效果很丑:
- (void)set_object:(id)anObject forKey:(id)aKey; - (void)_privateMethod(); <==> set$object_forKey() $privateMethod()
于是尝试另一种方法,用两个下划线 __ 代替:
set__object_forKey() __privateMethod()
但用两个下划线代替有个问题,OC 方法名参数后面加下划线会匹配不到
- (void)setObject_:(id)anObject forKey:(id)aKey; <==> setObject___forKey()
实际上 setObject___forKey() 匹配到对应的 selector 是 setObject:_forKey:。虽然有这个坑,但因为很少见到这种奇葩的命名方式,感觉问题不大,使用 $ 也会导致替换不了 OC 方法名包含 $字符的,最终为了代码颜值,使用了双下划线 __ 表示。
JPBoxing
在使用 JSPatch 过程中发现JS无法调用 NSMutableArray / NSMutableDictionary / NSMutableString 的方法去修改这些对象的数据,因为这三者都在从 OC 返回到 JS 时 JavaScriptCore 把它们转成了 JS 的 Array / Object / String,在返回的时候就脱离了跟原对象的联系,这个转换在 JavaScriptCore 里是强制进行的,无法选择。
若想要在对象返回 JS 后,回到 OC 还能调用这个对象的方法,就要阻止 JavaScriptCore 的转换,唯一的方法就是不直接返回这个对象,而是对这个对象进行封装,JPBoxing 就是做这个事情的:
@interface JPBoxing : NSObject @property (nonatomic) id obj; @end @implementation JPBoxing + (instancetype)boxObj:(id)obj { JPBoxing *boxing = [[JPBoxing alloc] init]; boxing.obj = obj; return boxing; }
把 NSMutableArray / NSMutableDictionary / NSMutableString 对象作为 JPBoxing 的成员保存在 JPBoxing 实例对象上返回给 JS,JS 拿到的是 JPBoxing 对象的指针,再传回给 OC 时就可以通过对象成员取到原来的 NSMutableArray / NSMutableDictionary / NSMutableString 对象,类似于装箱/拆箱操作,这样就避免了这些对象被 JavaScriptCore 转换。
实际上只有可变的 NSMutableArray / NSMutableDictionary / NSMutableString 这三个类有必要调用它的方法去修改对象里的数据,不可变的 NSArray / NSDictionary / NSString 是没必要这样做的,直接转为 JS 对应的类型使用起来会更方便,但为了规则简单,JSPatch 让 NSArray / NSDictionary / NSString 也同样以封装的方式返回,避免在调用 OC 方法返回对象时还需要关心它返回的是可变还是不可变对象。最后整个规则还是挺清晰:NSArray / NSDictionary / NSString 及其子类与其他 NSObject 对象的行为一样,在 JS 上拿到的都只是其对象指针,可以调用它们的 OC 方法,若要把这三种对象转为对应的 JS 类型,使用额外的 .toJS() 的接口去转换。
对于参数和返回值是C指针和 Class 类型的支持同样是用 JPBoxing 封装的方式,把指针和 Class 作为成员保存在 JPBoxing 对象上返回给 JS,传回 OC 时再解出来拿到原来的指针和 Class,这样 JSPatch 就支持所有数据类型 OC<->JS 的互传了。
nil的处理
区分NSNull/nil
对于”空”的表示,JS 有 null / undefined,OC 有 nil / NSNull,JavaScriptCore 对这些参数传递处理是这样的:
- 从 JS 到 OC,直接传递 null / undefined 到 OC 都会转为 nil,若传递包含 null / undefined 的 Array 给 OC,会转为 NSNull。
- 从 OC 到 JS,nil 会转为 null,NSNull 与普通 NSObject 一样返回指针。
JSPatch 的流程上都是通过数组的方式把参数从 JS 传入 OC,这样所有的 null / undefined 到 OC 就都变成了 NSNull,而真正的 NSNull 对象传进来也是 NSNull,无法分辨从 JS 过来实际传的是什么,需要有种方式区分这两者。
考虑过在 JS 用一个特殊的对象代表 nil,null / undefined 只用来表示 NSNull,后来觉得 NSNull 是很少手动传递的变量,而 null / undefined 以及 OC 的 nil 却很常见,这样做会给日常开发带来很大不便。于是反过来,在 JS 用一个特殊变量 nsnull 表示 NSNull,其他 null / undefined 表示 nil,这样传入 OC 就可以分辨出 nil 和 NSNull,具体使用方式:
@implementation JPObject + (void)testNil:(id)obj { NSLog(@"%@", obj); } @end require("JPObject").testNil(null) //output: nil require("JPObject").testNil(nsnull) //output: NSNull
这样做有个小坑,就是显示使用 NSNull.null() 作为参数调用时,到 OC 后会变成 nil:
require("JPObject").testNil(require("NSNull").null()) //output: nil
这个只需注意下用 nsnull 代替就行,从 OC 返回的 NSNull 再回传回去还是可以识别到 NSNull。
链式调用
第二个问题,nil 在 JS 里用 null / undefined 表示,造成的后果是无法用 nil 调用方法,也就无法保证链式调用的安全:
@implementation JPObject + (void)returnNil { return nil; } @end [[JPObject returnNil] hash] //it’s OK require("JPObject").returnNil().hash() //crash
原因是在 JS 里 null / undefined 不是对象,无法调用任何方法,包括我们给所有对象加的 __c() 方法。解决方式一度觉得只有回到上面说的,用一个特殊的对象表示 nil,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但使用特殊的对象表示 nil,后果就是在 js 判断是否为 nil 时就要很啰嗦:
//假设用一个_nil对象变量表示OC返回的nil var obj = require("JPObject").returnNil() obj.hash() //经过特殊处理没问题 if (!obj || obj == _nil) { //判断对象是否为nil就得附加判断是否等于_nil }
这样的使用方式难以接受,继续寻找解决方案,发现 true / false 在 JS 是个对象,是可以调用方法的,如果用 false 表示 nil,即可以做到调用方法,又可以直接通过 if (!obj) 判断是否为 nil,于是沿着这个方向,解决了用 false 表示 nil 带来的各种坑,几乎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实现上的细节就不多说了,说”几乎完美”,是因为还有一个小坑,传递 false 给 OC 上参数类型是 NSNumber* 的方法,OC 会得到 nil 而不是 NSNumber 对象:
@implementation JPObject + (void)passNSNumber:(NSNumber *)num { NSLog(@"%@", num); } @end require("JPObject").passNSNumber(false) //output: nil
如果 OC 方法的参数类型是 BOOL,或者传入的是 true / 0,都是没问题的,这小坑无伤大雅。
题外话,神奇的 JS 里 false 的 this 竟然不再是原来的 false,而是另一个 Boolean 对象,太特殊了:
Object.prototype.c = function(){console.log(this === false)}; false.c() //output false
新增方法
在 JS 给类添加 OC 上没有定义的方法,实现上有两个变化:
1.流程
原先的做法是把新增的方法指向一个静态的 IMP,脱离了方法替换的流程,这样做的优点是调用新增方法时不需要走 forwardInvocation的流程,提升性能,但缺点一是不能跟方法替换走一样的流程,需要额外的代码,二是参数个数有限制,由于不能用 va_list 可变参数的方式定义(详见上篇文章),所以需要对每种参数个数都单独定义一个方法,原来的实现中定义了5个方法,所以新增方法最多只能支持5个参数。权衡下,为了去除参数个数限制,最后还是改成了跟替换方法一样走 forwardInvocation 的流程。
2.Protocol
现在 JSPatch 已支持 Protocol,这样在新增 Protocol 里已定义的方法时,参数类型会按照 Protocol 里的定义去实现,Protocol 的定义方式跟 OC 上的写法一致:
defineClass("JPViewController: UIViewController <UIAlertViewDelegate>", { alertView_clickedButtonAtIndex: function(alertView, buttonIndex) { console.log('clicked index ' + buttonIndex) } })
实现方式比较简单,先把 Protocol 名解析出来,当 JS 定义的方法在原有类上找不到时,再通过 objc_getProtocol 和 protocol_copyMethodDescriptionList runtime 接口把 Protocol 对应的方法取出来,若匹配上,则按其方法的定义走方法替换的流程。
扩展
当前 JSPatch 还有两个问题:
- JS 无法动态调用C函数,只能通过手动在代码上给每个要调用的C函数封装成 JS 函数,像 dispatch 几个函数的实现一样。
- struct 类型只支持原生的 NSRange / CGRect / CGSize / CGPoint 这四个,其他 struct 类型无法在 OC / JS 间传递。
这两个问题都无法一次到位全部解决,C函数需要逐个添加,struct 需要逐个手动转为 NSDictionary,这些直接写在 JSPatch 里是不合适的,所以需要以扩展的形式给这些额外的需求提供支持。
扩展接口的设计上,我设想的效果是:
- 接口清晰
- 每个扩展独立存在,互不影响
- 不影响JPEngine的正常使用,尽量少暴露JPEngine的接口
- 扩展的接口可扩展,以后有其他扩展需求可以在其基础上添加
- 动态加载,扩展可能会给JS全局变量添加很多接口,最好能在真正使用到时才加载
最终的扩展接口:
@protocol JPExtensionProtocol <NSObject> @optional - (void)main:(JSContext *)context; - (size_t)sizeOfStructWithTypeEncoding:(NSString *)typeEncoding; - (NSDictionary *)dictOfStruct:(void *)structData typeEncoding:(NSString *)typeEncoding; - (void)structData:(void *)structData ofDict:(NSDictionary *)dict typeEncoding:(NSString *)typeEncoding; @end @interface JPExtension : NSObject <JPExtensionProtocol> + (instancetype)instance; - (void *)formatPointerJSToOC:(JSValue *)val; - (id)formatPointerOCToJS:(void *)pointer; - (id)formatJSToOC:(JSValue *)val; - (id)formatOCToJS:(id)obj; @end @interface JPEngine : NSObject + (void)addExtensions:(NSArray *)extensions; ... @end
所有扩展都需要继承 JPExtension,-main: 方法会在加载扩展的时候执行,可以在 -main: 方法里为当前 JSContext 添加 JS 方法,若要支持自定义的 struct 类型,需要实现 JPExtensionProtocol 的三个 struct 相关方法(参考了Robert的实现),JSPatch 会在参数转换时根据 typeEncoding 向扩展取得 struct<->NSDictionary 的互转。所有扩展都要继承 JPExtension,基类提供了 OC<->JS 参数处理的几个方法,在添加 JS 方法传递参数时使用。JPEngine 添加了加载扩展的接口 +addExtensions:,其他接口没变。
效果上基本实现了我的设想:
- 接口还算清晰,struct 接口麻烦一点,但看过示例应该也容易理解。
- 每个扩展都是独立的,都可以添加自己想支持的 struct 类型,添加 JS 方法,互不影响
- JPEngine 接口没有变化,参数处理和 JPBoxing 也没有暴露出来,都封装在 JPExtension 的方法里。
- 若以后有其他扩展需求,可以直接在 JPExtension 添加。
- 以接口 +addExtensions: 的方式添加扩展,不但可以在 OC 上使用,还可以在 JS 上动态加载:
require("JPEngine").addExtensions(require("JPCGTransform").instance())
——————
版权声明:本文章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发表权,已「独家代理」给指定公众帐号:iOS开发(iOSDevTips)。
关于[NSInvocation getReturnValue]的内存问题,是因为ARC对方法名有约定,当方法名*开头*是 “alloc”, “new”, “copy”, or “mutableCopy” 的时候,返回的对象是retainCount = 1的。除此之外,方法返回的对象都是autorelease的。
所以编译器在遇到`id a = [SomeClass new];`的时候,根据约定不需要额外retain;
但是当遇到`id b = [SomeClass getSomething];`的时候,就自动插入了一个retain。
但在使用NSInvocation的时候,由于并没有直接对`id arg`变量赋值的语句,所以编译器没有插入retain,于是有了双重释放问题。苹果官方文档上的例子也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
所以那行对“alloc”和“new”的判断还需要补充一下,判断方法名是否以那几个字符串开头。
参见
https://developer.apple.com/library/ios/documentation/Cocoa/Conceptual/MemoryMgmt/Articles/mmRules.html#//apple_ref/doc/uid/20000994-S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