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与程序

2008-8-17 评论(1) 分类:随记 Tags:

班里组织去烧烤,觉得搞一次活动跟编一个程序差不多。

活动:行动前写方案,制定流程,考虑各种情况的发生及解决方法。准备时,分配任务给各个人(买东西、通知 等)。

程序:编写前写文档,列出类、模块,考虑各种功能实现时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编写时,分配模块给各人完成(美工、页面、程序模块 等)。

活动方案的制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为是人参与其中。整个过程可以相对不那么严谨。

程序则不确定因素较少,但整个程序逻辑需要严谨。

方案写得越详细,执行的人越容易,发生意外状况的几率也越低。程序也是如此。所以撰写方案和制定文档的人总是最重要的。需要相当的能力,而执行的人有时只需要照着做。

在学生会工作就是如此,大一时由师兄制定方案,分配任务给自己。大二大三开始自己制定方案统筹。

编写程序也是如此,合作做项目时,刚起步时由水平较高的制定文档,分配任务,自己写指定的模块。

貌似社会上大部分工作都是如此完成的。所以,还是能力决定位置的。重要的还是思想,和统筹大局的能力~~具体的实施和技巧是基础~~

这个暑假写程序,不是项目那个,自己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想”上,动手写的时间少点。其实只要在写之前写技术文档把所有都列出来,程序就完成一半了,不过我还没达到那水平。。还是边写边想。。。还没试过在写程序之前先写文档。。以后再试试~~

关键词

2008-7-26 评论(2) 分类:随记 Tags:

刻意 {

有些东西不要太刻意去追求,顺其自然。

}


行动 {

某次学生会会议上,好像是讨论怎样 推销自己,主席团也有参加,算是次讨论会,每个人都要讲。对这种会议我直冒汗,最不擅长,但结果我那次说得挺好,说不要用语言推销自己,要用行动证明自 己。冠冕堂皇的话。。最后部长主席团的几个人总结的时候都觉得我说得比较有道理,小高兴了一下。我一直奉行少说话多做事,当然一部分原因是我说话不行,呵 呵~~

}

习惯 {

有些事情做多了就成了习惯,有些事情坚持久了就成了习惯,在宿舍习惯了就算没事也要在电脑前待到接近2点,起身,举哑铃,刷牙,洗衣服,睡觉。习惯了一回宿舍就开电脑,自动登Q,习惯了不隐身,习惯了用netvibes看博客……

}

{

进大学后说起方向,一定会出现一个字:一。选定一个方向去钻研学习。似乎全面发展等于全面平庸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的精力有限,像一个总量是100%的柱形图表,学得专,就会有高耸的柱子,十分突出,学得散,所有柱子都十分矮小,无用。

但有必要想一下是否越专越好。专科学校学得专,本科学校学得泛,那是专好还是泛好?大言不惭一下,也许因为社会的浮躁,导致人们已经不是为求学而进大 学,已经不是为充实自己而学习了,想到的都是以后的工作,想到要学什么样的技能才能找到好的工作。学习已经被染上铜臭味,就业压力摆在那里,也没办法。

上次跟aw聊天,我说我想搞前台,但还是要学后台,不然做不了项目。他说你想搞项目赚钱别学WEB。去搞房地产,股票,市场营销,等。确实是这样。技术人员做得再牛赚到的钱永远没有做这些的赚得多,如果只是为了赚钱而学技术,那会很郁闷。

学习不是只为了工作,为了赚钱。应该明确这点~~~

或许一专多能的形式比较好,70%的精力用于专一领域的学习,30%的精力用于扩展学识。不明确,探索中。

最后扯谈一句: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需要问学了有什么用,学不感兴趣的东西,才要问。

}

{

记得高中有次考试作文题目是:把握度。考试嘛,写的都是八股文,格式照套,什么曹操没有自立为皇帝,把握了度,和珅贪污无度最终被咔嚓。。把材料塞啊 塞,再加开头结尾,就成一篇高考作文了。。庆幸我不用再写这样的“文章”了。度就是中庸,自卑与自负之间是自信,胆小与鲁莽之间是勇敢……等等。。想不起 那么多例子。。说起来简单,把握起来难~~~

再加上我的一点扯谈:陌生人,朋友,情人。情人是极端,不是终成眷属,就是最终成为陌生人(一般),朋友是中庸,会一直延续保持。

}

家族

2008-7-21 评论(3) 分类:随记 Tags:

一、奶奶

今天奶奶生日,跟爸爸回老家碣石,我是不太想回去的,我家几乎所有的亲戚都在碣石,但很多平时都挺少来往,过去几年,都只是在过年的时候会回去一次,那 些亲戚我都不熟,有些压根儿不认识,所以不太想回。其实对奶奶也没什么感情、印象,5岁就从碣石搬来东海,在搬之前奶奶就已经很老了,也没怎么跟我相处, 搬了后更不用说。

奶奶已经90多岁了~眼睛不太好使,开始把我认错成另一个人了。家里没电,大家都坐在天井乘凉,抬头就见蓝天绿树的地方,感觉很好。

二、如果

刚回去的一两个小时时间里,我在想,如果当时我们家没有搬离碣石,我会怎样。

可以明显看到,我们家的人跟他们很不一样,应该是跟我们成长的环境有关,住在四楼,周围挺少同龄孩子,大多数时候躲在家中,我们兄弟姐妹三个都是,在这 样安静的环境下成长,结果造就了我们安静的性格,搬来的时候哥哥已经10多岁了,区别还不是很明显,我跟姐姐就不一样了。要是在碣石长大就不一样了,周围 孩子多,肯定会整天在外面嬉戏玩耍,碣石老家里的人,没有一个是走读书道路的,书每个人都会读,但一般都读到初中就结束了,然后就做生意,或者找关系找工 作。不知如果我是在碣石长大,我还会不会读好书。整个家族里,也就只有我跟姐姐走读书的道路吧。也因为这样,我感觉跟堂兄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没 有,或者没发现有共同语言。。

十分强烈地觉得,性格的形成,大多取决于成长的环境。

三、一号人物

吃饭的时候,那些堂兄们谈论的话题都是什么找关系,混饭吃之类的,大大咧咧地吹水,高谈阔论,每个人都挺会说的,我那些堂兄们,堂姐夫们,看起来相似点很多,一抽烟二肥胖三吹水。只有一个例外,他没怎么说话,他或许可以称为家族中最厉害的人。

他前几年跟叔叔在广州做生意,做了一阵子后,有了储蓄,便另起炉灶,自己干。结果青出于蓝,赚得比他叔叔还多,没几年时间就可以在家盖房子买车。他只不 过大我两岁而已,已经可以算是一个成功人士了。其实我对他并不怎么了解,这些都是从爸口中得知的,今天看他的行为举止,明显跟其他堂兄们不一样,感觉有风 度、内敛。

好像是小学的时候,某一次回碣石,有跟他跟还有另一位堂兄玩耍过,记忆已经比较模糊,不过还清晰地记得从我家翻墙过他家偷玩 游戏机,他们展示给我看一些卡片,还送我一只小铁马,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还有教我开摩托车,开到差点撞到墙壁,骑自行车摔伤去他家涂药水,一起买两毛钱 的吹泡泡的玩具。。忘记这些是同一次回家发生的还是几次发生的。好像从小学到初中有一段时间,我连续几年没有回去,到初二回去的时候,变化就很大了,大家 都长大了,变化之巨让人产生差距,而且之后一般每次回去也只是跟着家人窜窜门,长大了,没法像小孩子那样很容易大成一片玩耍。之后一直没再跟他接触,没再 说过话,感觉已经十分陌生了,这次也一样,从头到尾跟他说过一句话。

前两篇日志就写到我佩服做生意并且成功的人。对他自然也是一样的佩服,可惜虽然是堂兄弟,但却形同陌路。他在广州,另一位叔叔也在广州,但从没联系过。

这次吃饭十分郁闷,他们说的话我都插不进嘴,从头到尾我没说过一句话,也许成长环境差异大,造成性格差异大,也就造成没有共同语言了。一直傻傻地坐那里。所以我才不想回碣石。。估计家里所有人对我的印象只有三个字:读书好,其他没了~~

之后我听家人对他的评价是,目中无人,觉得自己赚钱多就盛气凌人,说他运气好。跟我感觉的不一样,不知为什么,不过这次回家发觉奶奶是最疼他了,把我也 认错成他了,跟以前不一样,觉得因为他赚的钱多就不怎么理其他孙子只对他疼爱有加实在有点怪异。还有家里人说的“运气好”,我觉得他还是靠实力多些。

四、年轻的人

提下一个人,是今年79岁的姑姑,快80的她,外表看起来也就60岁那样,性格还像小孩子,整天笑呵呵的,十分精神,离开碣石那么多年以来,很多人变化 很大,就她感觉没什么变化,每次回去都可以看到她的笑脸,永远活力十足,也正因为她笑口常开,才能在80岁高龄的时候有这样的精神和体魄吧。每次回去都会 听到人问她多少岁,有点难以置信。估计家族里的每个人都会喜欢她,并对她年轻的心态津津乐道~~

五、杂话

快回去的时候,去我舅舅家坐。谈论到他的四个孩子,舅舅希望他们能读好书有长进,但结果是四个没有一个有心向学,跟我堂兄们一样,打算读到初中就算了。 以前某个时候我爸跟他们其中一个提到为什么不读好书,答曰:“穷,没法读”。相当不靠谱的回答,爸今天就此话展开提到他读书的时候情况的恶劣:早上5点要 先去捡粪,捡够分量才能去上学,不够继续捡。傍晚下课必须马上回家帮忙砍柴什么的。晚上是没有灯光让你学习的。再说到他们现在读书的环境:回到家什么事都 不用做,晚上有灯有位置给你学习,还需要什么?不用怎么说谁都知道以“穷”为理由极其不靠谱。爸爸说起他读书的经历让我在回去的路上想了解更多。

顺便提下,就同一辈来说,在爸爸的家族中,我是最小的,在妈妈的家族中,我是最大的。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这两个角色的不同。

回去的路上,跟爸爸聊天,惊讶于我对爸爸的经历的了解如此之少,是因为以前没什么机会谈起之前的事吧。这次大概了解到了爸爸人生的整个历程,10 年,10年,20年,三个阶段,到现在,让人感叹不容易。。提到做生意,爸说我们家的人都不是做生意的料,做生意需要狡猾奸诈什么的,我不同意。觉得做生 意是冒进型,需要有胆识,有眼光,有承受大起大落的能力,不稳定,需要自己开拓道路。读书则是稳重型,十分脚踏实地一步步走,未来的路铺得平平整整,去走 就行了。我家的人都是保守型的,自然不适合做生意。

楼顶

2008-7-20 评论(2) 分类:随记 Tags:

上楼顶收花生,收完就不想下来了。留恋于楼顶的宁静,还有天空。

回想起初三暑假的时光,傍晚上楼顶浇水,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因为隔热效果不好,天天要在地上洒水散热,还有浇花。四年时光,过得挺快。。

记得初中时在日记本上写过,有时挺喜欢夏天晚上停电的,因为好几次停电,我们都跑到楼顶吹风,要是到了睡觉的时间还没来电,会在楼顶打地铺睡觉,试过一次,那晚舍不得睡觉,一直望着星空。。平常没事,不会有人上去楼顶。。

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楼顶被添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铁杆、铁丝横跨,用来晾东西,一半的地方挂上隔热的黑乎乎的东西,中间放满一盆盆生命力旺盛的植物,用 于隔热,整个楼顶,只剩下1/5的位置空白。。再也不会有躺在楼顶望星星的机会了。。上楼顶,也没有以前那样空旷,开阔的感觉了。。

即使没有了空旷,顶层还保留着宁静,还有一种独特的家乡的味道,虽然看不见炊烟袅袅升起,但能感受到在做饭的每家每户,看见老人浇花,听见小孩嬉戏,家乡的傍晚,或许可以说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

草原、蓝天、白云是我一直以来最向往的画面,能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或者星空,是种享受。可惜,华师有草地,没蓝天,家乡有蓝天,没有草地,也没有闲情逸致的人。。

随想连篇 二

2008-7-17 评论(0) 分类:随记 Tags:

下午跟同学去打球,碰到了初中很久没见的同学。以前经常一起打球的,但是,好像在高中就已经失去联系了,初中那些人都一样,到了高中就没怎么联系 了,除了一个高中也同班的还经常联系外。。从熟悉到陌生,好像是我最擅长的。。小学的就更不用说了~~好像已经没几个认识了。。因为维系关系的,小学是课 室和电脑。初中则是课室,电脑,还有篮球。其他的没了。。

问了下他现在在哪里读,他回答得吞吞吐吐,是一个技术学院,我也忘记是什么 了,他不太愿意提及吧,我感到挺遗憾,初中成绩很好的他现在没有在好的大学。也许如果我上了这样的大学回答别人的时候也会吞吞吐吐吧。没上好的大学没什 么,失去信心挺可怕,高考好像就是个让很多人失去信心的地方。高考面前,一个人所有其他的才能都被埋没,考得好,别人觉得你厉害,考不好,别人觉得你差 劲。一棒打死,没得商量。你有做生意的才能,会街舞,会音乐,会画画,上大学前没人会看到。觉得,高考结束,是人生一次真正的解放。离开了高考,大家都可 以做回个性化的自己了。大学,是天堂。

也许做父母就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妈妈相比其他人,算好的,其他人就一直向妈妈吹嘘她 们孩子怎样怎样厉害。。爸爸的朋友也是,朋友来家里坐的时候偶尔可以听到他们的吹嘘。爸爸是不会拿我去跟其他孩子比较的,有也只是在别人吹嘘的时候说一 下。一般他们吹嘘比较的,就三种,一种成绩好,一种进单位,一种有钱。举例:我孩子考上了某大学,后两年要去英国留学。(表情:厉害吧)。也就这三种可以 吹嘘了。家乡里的人貌似都非常热衷于进单位,稳定,铁饭碗,但在我眼中单位是腐败、不思进取、黑暗,里面全是关系、送礼。这是从小听爸妈哥说他们单位里的 那些人,耳濡目染的结果。所以,不想进单位。有钱一般是自己做生意当老板的。我挺佩服这样的人,好像潮汕人比较会做生意~~我就完全不是这块料了。

关于比较,时常说不要跟别人比较,但其实是很难做到,或许根本做不到,就好像网上经常看到的一些很有道理的话,其实只是纸上谈兵,要做到很难,我崇尚顺其自然,不要跟别人比较,但也只是崇尚而已,实际没做到多少,尽量向这两条准则靠拢中。。

理性

2008-6-28 评论(1) 分类:随记 Tags:

今天脑袋沉沉的,什么都不想做,下午尝试自习,结果超过一半的时间在发呆和胡思乱想,晚上就不想再碰那些令人头疼的课本了。也不想动脑学JS等东西了。没事做了,随便在这里写点什么。

说说“理性”。最近我好像经常跟这个词挂钩,很多人说我理性,甚至太理性。。嗯,我确实是这样,我不信任何星座相关的东西,不信缘分,不信大多数不科学 的东西,对偶像剧感觉太理想太不现实,不会写除了大白话文以外的文字,种种迹象表明:我太闷了。确实,一直生活在理性中,是相当沉闷的。也许是从小教育问 题,我对科学的信仰已经是……所以对非科学的东西,一般是不会信的。。偶像剧其实我以前是有看的,还看了挺多,从小看到大,TVB那些该算是“准偶像剧” 了吧,韩国的也有看,看的时候,也挺受感触的,看多了,就觉得,没意思,不现实了。这些电视剧里帅哥美女一大堆,我觉得,要是换一些长得一般点的人来演同 一部偶像剧,还会有人看到流泪吗?

其实我是个比较善感的人,只是都没表现出来,习惯心绪浮动的时候,一个人待着,从小到大都是这 样。。。现在好点,在Q上聊聊天,听听音乐,会好点。。以前,也许会一个人骑着单车在外面乱逛。我常羡慕那些音乐家,艺术家,作家们,能把自己的感情思想 表现在作品上,而我就只能从他们的作品中去寻找共鸣。有时实在想用文字去表达一些我的感受,但实在是水平有限,有限到只能写大白话文,表达不出来。感觉, 用图片跟音乐,有时也能表达一些东西,一些我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所以,Q空间上,就全是图片+音乐了,喜欢这样的形式,不过有时候只是单纯地想推荐歌而 已~~~~

不写了,时间跨越了N个小时,不知怎么继续了。。。

凡拓·本科·方向

2008-6-14 评论(0) 分类:随记 Tags:

今天我们班去凡拓公司参观,去了后才知道那不叫参观,还是像开讲座一样听他们讲些CG方面的东西,以及就我们专业提问题交流。

进去一个房间后,开始由一小胖子讲CG行业的一些相关内容,介绍CG行业包括哪些,最后演示他们公司作品占了大部分时间。感觉讲得挺好,那些作品也是很专业很牛。但接下来由另外一个人跟我们交流,感觉就不太好了。

交流环节是我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跟他交流。其实提问题很少,但每个问题他都不是就那个问题回答,还扯出了很多东西,从11点到12点半,他一直在说,相当有热情,但我对他说的某些方面不太同意。

他似乎已经把我们的方向定死在CG行业了,他一直在强调要从现在开始,就选定CG行业的某一个方向去学,学3DMAX、MAYA等等,选定一个方向是没 错,但并不是每个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以后就要从事跟专业相关的行业,一定要学这个吧。他问我们有没有转专业的想法的时候,一女生说有,被他鄙视了一下, 随后毫无余地地指出这个想法的错误。

其实就他说的那样,学3DMAX等,都是要我们去培训公司学,或者自学,跟学校的课程完全没扯上关 系,既然这样,自己去学跟专业无关的例如管理、英语等方面的自然也是可以的,我们班或许会有挺多人对CG并不感兴趣,既然都是自学,没必要去学自己不感兴 趣的东西。只要有实力,文凭上印的是啥专业都无所谓,导弹专业的人都能在上学期教我们《数字媒体艺术》这门课啦,教得还超好。

今天有人 问,那些中专大专学校的人,一进去上的课程就都是3DMAX这些很实用的东西,而我们一直在学数学,结果好像他们会用那些软件,我们却什么都不会,相对于 他们,我们在这方面有什么优势呢。他的回答的优势部分,就只有:我们素质高,学东西快。就再没其他了。劣势倒是讲了很多。其实他们公司需要很多那些大专的 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长,只要会用那几个软件,会制作出他们要的效果,就行了。之前列了几条本科生的优势,发现说得不太合理,删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靠自 己,管他优势不优势,就一个环境不同而已。其实今天他们给我的感觉是,商业味道十分浓厚,高考之前我们一切为高考,顺从高考,成为考试机器,照今天他说 的,大学就应该一切为工作,顺从工作,成为赚钱机器,太功利化了,大学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我是非常现实的人,但也不会现实到这种程度。我觉得,只要努 力,不颓废,就行了,其他一切,都可以顺其自然。

我选择的方向是网络,跟专业还是有沾上边的,大体包括WEB前台跟后台的架构、设计、编写,这学期以来虽然我这方面的技术没什么进步,但对互联网的了解是多了很多,对网站我也是十分感兴趣,很庆幸,我选择后,就没有改变过想法。我以后,应该也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祈祷·观点

2008-5-25 评论(2) 分类:随记 Tags:

好像挺久没写东西了,从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后,就没再写过,这个星期,其实发生了很多值得记下的,只是,或许是我懒,或许是不想写下,或许是不方便记下,总之什么都没留下。凭记忆,追寻一下这星期的事吧。

对于四川地震,星期三晚上我们班跟0506的师兄进行了一次祈祷活动。那是全国哀悼日的最后一天,那天晚上,围着蜡烛唱歌默哀祈祷的人很多。我们只是其 中的一群。我心情无法描述。我们放了孔明灯,虽然最后一个无法成功放飞,但心念已至。回到宿舍,看到对面的一排四班的人也在点蜡烛唱歌,我们在走廊上待了 很久,观看对面的人,看其他人点的蜡烛,聊天。。

星期二晚上,也差不多是在讨论地震中度过。6点钟先去师青编辑部,专题小组讨论,本来 是讨论校服专题的,结果该成了地震专题,说了两个可以做的点,一是华师学子对地震的反应,热感动。二是关于网上的一些谣言,冷思考。个人觉得,要是在当时 就这样做出来的话,还是挺好的,但搞到现在都还没完成,网上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东西了,所以。。说回那天晚上,讨论的气氛还是挺好的,一个人说到她无意间 在群上转发了一条不太好的信息,结果引来众多口水,让她感觉像是文革时期,只能说爱国,不能说其他东西,否则就会遭来一致骂声。我觉得这跟文革还是没得比 的,文革是一切遵从毛主席,是遵从人,现在是一切遵从生命。在这种时候,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是真理,要是这时候发出像某中大学生在校内网那样的言论的话, 那个人是很有问题的。以上观点仅是个人意见,对一些观点,我是不想说得太绝对、肯定、说教,或者压根不说出来的,因为在不成熟的时候,一些这样那样的观 点,说出来,会让人感觉幼稚,不舒服,就像我随后去上修养课,听到很多人上去说地震一些看法,有些人把看法变成了说教,直接说我们下面的人不思进取,只懂 享乐,整天浑浑噩噩地过,以一个老人的口气说,你们要是再这样下去怎样怎样,说我们太不自爱了。说自己从四川地震中领悟到了什么什么。。听得我直摇头。。 关于观点,近来逛博客,发现一个很好的博,aw’s blog,就一个大我三四岁的人,观点、想法挺多,文笔也很好,专注于互联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他那样,有成熟的思想,犀利的文笔。

杂话

2008-4-26 评论(2) 分类:随记 Tags:

越来越意识到,无论是做网页,做FLASH,做软件,做设计,还是其他,如果没有跟艺术挂上勾,没有一点创新,一点自己的东西,一点思想,那做出来的完全就是废物。很遗憾,我以前做的东西,现在正在做的东西,全在废物的范围内。

艺术家是幸福的,可以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我这样的只能靠从别人表达情感的作品中寻找共鸣。

技术好,再好也就是个技工,就是建筑行业中的工匠,我现在就是个在学怎么砌砖块的人,以前还认为砖块砌多了自然会变优秀,现在觉得,一个建筑上永远不会有一个砌砖工的名字,只会有设计师的名字。

技术永远不会比思想重要,工具永远不会比人重要。

会用一个软件,会用一种语言编程,根本完全代表不了什么,最重要的,还是思想。

党与国

2008-4-18 评论(0) 分类:随记 Tags:

一个问题摆在我面前:我为什么要入党?

从小我就对党没好印象,因为党员都是那些官员,而那些官员的行为有目共睹,那些官员就成了 我心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代言人。看那些官员开会,越看越形式。从小我就立志绝不当官,不做公务员,既然这样,我现在入党干嘛。我也不知道,上完第一节党课 看到那些熟悉的形式主义情形以及某人浓重的官腔,我就在考虑是否自动退出。当时写入党申请书也是追随群众的行为,或者功利点说,是追求上进的行为吧,自己 不喜欢党,并不代表别人也不喜欢,成为党员还是一种积极的标志的。其实经过上学期那个思修老师的宣扬我对党的印象还是有所好转的,但那些政治上的形式主义 还是让我感到十分反感。当时写申请书的时候写得很烦,入党申请书抄来抄去,已经完全没有思想没有内容了,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去写一篇完全形式的废物,自然 烦。第一次上党课就被震到:某位师姐官腔那个重啊,让人感到挺恶,每次上完党课还要写800字的思想汇报,还要每组进行讨论再写篇什么鬼东西,你看,形式 主义完全显露无疑了吧。搞个什么动员大会,一个人上去说了几分钟,就算动员完了。那位动员时讲话的先生也是挺激昂的~第二次课上完他上去讲话,说有人打瞌 睡的问题,他说他昨晚四五点才睡,早上八点就起了,一直忙到现在,今天特地来听课,坐在前排,一直认真听,做笔记,同样的课已经挺三遍了,但我还是认真做 笔记,为什么,这是尊重。当时觉得他说得也挺不错。这是题外话~~回到那个800字的思想汇报,跟入党申请书一样,完全是废物。去看了下教信那些人写的思 想汇报,基本上都是在网上东摘一段西摘一段拼接而成的,不是说他们写得不好,而是这个思想汇报本来就是这样。他们还好,可以直接发表在博客上,我们就惨 了,一定要手抄,又浪费了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去写一篇废物。那个每组进行讨论的~我们组是在Q群上讨论的,挺出乎我意料的是,很多人还是很积极的,看得出 他们都是很想入党的,嗯,不想入党上什么党课啊,我这异类。每个星期都要用两个晚上的时间上党课,不过也不算浪费时间,因为我可以在那里看书,上次就在看 《追风筝的人》,我已经锻炼到看书不受外界影响了。。好像大学入党麻烦得要命,现在先顺其自然,等真不耐烦了受不了了再退出吧。。

最近 中国发生的事挺多的,股市狂跌,CPI指数狂升,人民币升值,“藏独”分子捣乱,CNN主持人诋毁中国,西方国家围攻中国,中国呈现动荡的趋势,不过这种 时候,却最能唤起中国人的爱国心,我感到,以前不管人们怎么批判中国腐败,中国大学生怎么堕落,当外敌出现的时候,这一切就结束了,我们依然能跟以前一 样,团结一致,对抗外敌,从近来网上人们的反应跟国外留学生的游行等举动都可以看出,我们依旧热血沸腾。我不爱党,但毫无疑问,我爱国!但我今晚上党课时 看了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的疯狂以及高涨的热情,他们也是热血沸腾,我在怀疑我们做的事是否跟当时的他们差不多,爱国是爱国,不过我们要三思后行,不要激 进,拒绝幼稚的行动,或许我们把事情弄清楚,把形式看清楚,才说话,不要人云亦云。。